点击阅读全文

很多朋友很喜欢《杂笔闲谈》这部古代言情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杂笔闲谈”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杂笔闲谈》内容概括:说实话,我是个俗人,不懂蒙娜丽莎的神秘,不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不懂凄凄惨惨戚戚的绵绵情思我是一个俗人,终生只能望其项背什么是艺术?是梅子黄时雨的平静,还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旷达?是灯火阑珊处的迷茫,还是烽火扬州路的气魄?亦或是稼轩看剑的遗憾,还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我不知道面对着浩如烟海的诗词,我沉默了其中包罗万象,有觅得知音的狂喜,有道尽苦难的恸哭,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艺...

杂笔闲谈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在本书的第一章,我想和你们谈一谈我个人对历史的态度。

我个人认为历史这个话题是沉重的。他就像是一个圈,无论我们做何挣扎都难以逃脱。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如今发生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我并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历史的厚重感却又有理由让我相信这个观点。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历史的推进只与社会形态有关,但在我看来这就太绝对了。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那么几个事件是由当权者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比如说闭关锁国,乌台诗案等。对于唯物史观的正确性,这一点无法否定,但也只能说在这几千年来精英统治的大背景下,唯物史观的确有一定的局限性。

单着并不代表着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用纯粹的唯心主义来解释历史趋势只会有更大的局限性。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唯心主义就完全错误,他也有他存在的价值。在我看来,真正的历史是复杂的,只有将唯物和唯心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还原历史。

唯物史观相比于唯心主义能够更好的判断历史大趋势,但有些时候却无法解释具体的历史事件,唯心主义则相反。所以更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历史简单地归为治乱兴衰这四个字,而是要用自己的逻辑去推理,用自己的心去揣摩。这样,才能从历史中真正学到东西。

哲学家黑格尔曾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无法从历史中获得任何教训。”在历史的大趋势上,这句话显然是对的,但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仍然能够从历史中学到一些经验,为我们个人的人生行方便。

读诗使人明智,这句话也没有错。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很多,人情世故,权谋策略,哪怕是荒淫无道,苛政暴虐, 在历史中也早有体现。可以说,历史已经囊括了我们的一生,任何的问题,我们都能从历史中找到答案。但问题在于,我们无法完美的还原历史,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即便是历史可以完整的被考究,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也不会去想得到我们的答案,或者得不到我们的答案。这是历史的悲哀,是命运的抉择,是客观的规律,不为我们的意志所转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或许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对历史的盲目,和对历史的不尊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对于人们无法感知历史,无法探查历史,无法还原历史这一客观规律的超脱。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接触到历史的沉重,因为我们承担不起。我们轻轻翻过的一页,千万的人命运,也是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在一个历史时间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和我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思考,会过生活,都曾自命不凡,想着改变世界,但最终,他们终究成为了时代洪流中的一部分。

历史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无法承担历史的责任,我们只能顺着时代洪流而走,亦趋亦步,或者是被推着走,无可奈何。而我们读史的意义,就是来根据这些客观规律,去预判时代的走向,争取走在时代洪流的前面,抓住机会,改变自己。

历史的每一页,都是千万人的命运。我们逃不出去,改变不了,只能身在局中,而争取去看破时代这个局,改变我们的命运。

现在我还只是一个学生,每天没有那么多时间更新。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写上一两篇。我的社会阅历并不丰富,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后续我还会更新文评,人物传记这两个方面。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小说《杂笔闲谈》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