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杂笔闲谈》,主角分别是无无,作者“杂笔闲谈”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艺术,似乎从未远去。如果可以,我想置身宋唐,看到诗词繁华,歌舞升平;魂穿沙场,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凉;梦回田园,看到门前的五株柳树。艺术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是虚实结合的伪装,你可以是最普通的几棵树,几个人,几片云彩,几道阳光。艺术,从来就无法被定义...
阅读最新章节
说实话,我是个俗人, 不懂蒙娜丽莎的神秘,不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不懂凄凄惨惨戚戚的绵绵情思。我是一个俗人,终生只能望其项背。
什么是艺术?是梅子黄时雨的平静,还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旷达?是灯火阑珊处的迷茫,还是烽火扬州路的气魄?亦或是稼轩看剑的遗憾,还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我不知道。
面对着浩如烟海的诗词,我沉默了。其中包罗万象,有觅得知音的狂喜,有道尽苦难的恸哭,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艺术似乎从来无法被定义,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他让人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也让人宦海沉浮,艰难苦恨。平凡人的一生,终只能望其项背。
但艺术似乎也并不遥远,是蒙娜丽莎的一咧嘴,是戏剧演员的一个眼神,是电视中的三国,生活中的情怀。艺术,似乎从未远去。
如果可以,我想置身宋唐,看到诗词 繁华,歌舞升平;魂穿沙场,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凉;梦回田园,看到门前的五株柳树。艺术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是虚实结合的伪装,你可以是最普通的几棵树,几个人,几片云彩,几道阳光。艺术,从来就无法被定义。
艺术清高,圣洁的一面,但同样艺术也有他不堪的一面。
自古文人多悲苦,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贬谪途中,诞生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辞官的悲愤之中,陶渊明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在谪居时,刘禹锡有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旷达。艺术,或许成于个人的悲哀,又或许成于时代的命运,在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交织时,艺术就诞生了。
时代和个人的悲哀,去装点后世的繁华,这或许也是艺术。
但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篇优美的文章成了艺术,一幅简单的画也成了艺术,但这只不过是功利短暂的,并不能流芳千古,也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这不算真正的艺术。他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其中并不包含真情实感,在真正的艺术面前,他是那么单薄,无助。
艺术的共鸣超越古今,引人灵魂震颤,这种状态难以达到。但如今,有一些自诩为赏析大家的专家,却把艺术量化,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标准,妄图将心灵的共鸣简化为现实的思考。
在我心里,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真正的艺术确实可以存在于万物,万事,万象之中,但当艺术染上了金钱的铜锈,成为一种为谋取功利的手段,艺术便不再是艺术了。艺术应是不能被世俗所定义的,是一种抽象而立体的感受。
艺术存在于每一个时代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而不是空穴来风,听权威人士的解释。这终究是别人的,而不是我们用心体悟的。
自古时代更迭,如花开花落,不过于历史的长河中泛起点点浪花。历史的每一页都是千万人的命运。我们无法切身感受到这种历史的沉重感,承受一个时代的命运,因而我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感受到另一个时代的艺术。
我们无法感受到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生浮梦。独上西楼,往事成空。的情愁交织浮梦一生,无法感受到一生一代一双人,真教两处销魂的惆怅难分。无法感受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悲怆。无法感受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人生无常。
世间你我,皆是赶路之人。于万丈红尘,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我们终将抛开前尘往事,继续走漫长的路。或者说,我们终将被前尘往事抛开,带着孤独的自己,开始新的旅程。人生不过漂泊一场,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相逢与别离,得到与失去,皆属于缘分,我们不过是有幸被岁月选中,来赴一场人生的约。
艺术存在于生活,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也仅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浮生如梦,岁月匆匆,我们应该尽早出发,去见想见的人,看想看的风景,让所有日子,都是花开的模样。
艺术本身并不存在,是人们的经历,时代的命运赋予了它存在的价值。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生活,活在当下,接近真正的艺术。
小说《杂笔闲谈》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